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再也不愿被卡脖子!袁爷爷留给中国种业的种子一直在生根发芽……
日期:2024-03-25 作者: 行业新闻

  金秋九月,海南省将逐步进入今年南繁育种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南繁季”。所谓“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育种材料拿到我国海南等地进行繁殖和选育。

  北纬18度的光和热,让这里成为中国农业育种的绝佳地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甜瓜大王”吴明珠等南繁科学家在这片土地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创造了多项种业奇迹。

  南繁基地的泥土里,除了孕育着土生土长的中国种子,还生长着一批从太空旅行归来的种子。

  9月10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度过第一个中秋节。经过近三个月的种植培养之后,航天员携带的菜种已经长成了两株充满生机的“太空生菜”。此外,实验植物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也已发芽,后续将在实验过程中由航天员采集样品、冷冻保存,最终随航天员返回地面进行分析。

  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到新修改的种子法全票审议通过,再到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方面推进,中国种业振兴正在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以端稳“中国饭碗”为目标,以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一定能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让“中国粮仓”更加殷实。

  在这座占地200万平方米的蔬菜集散中心,货车司机每年运送蔬菜300多万吨。物流园的六栋交易大厅内,2000多位客商活跃其中,他们身后连接着全国各省(区、市)的种植户、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还有老百姓的餐桌。

  粉色、红色、黄色、绿色,椭圆形、圆形、鸡心形,在物流园交易的100余种蔬菜中,光番茄就有十几种。

  “这只是受消费市场欢迎的几个品种,在寿光,我可以给你找出一百多种番茄。”据山东寿光蔬菜种业负责人刘欣庆回忆,十几年前,寿光的番茄种子曾被外来品种垄断。“以前寿光农户买的番茄种子80%都是外国的,一粒种子大概要五六毛钱,农户种植利润微薄。而现在,我们的‘中国种’已经占了80%,且价格也降到了两三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质资源是培育好种子的第一步。2012年起,寿光市出台蔬菜种业发展系列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种业企业,其中7家获批省级种业研发技术中心、4家建有种质资源库。刘欣庆和记者说,“我们集团建造的种质资源库是山东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目前入库育种材料2.1万份,最重要的包含番茄、黄瓜、甜辣椒等设施蔬菜。”

  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这组巨大的数字,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从依赖国外进口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2012年至今,蒙草生态上市已十年,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坚定“种业为本、科研当先”的发展之路。

  十年来,蒙草生态坚持特色种业应用研究,累计投入近11亿元,积蓄种业科技应用转化软实力,打造“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在内蒙古、陕西、西藏等地建设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研究乡土植物新品种育繁,对标国家库完善种质资源收储,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成果。

  截止目前,蒙草共18个品种开展航天育种;审定27个草品种;发布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58项,编制384项标准;申请专利577项,草种业专利数量全球第六。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2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充分的发挥草产业知识产权优势,开展种质资源保护、草品种培育、产业化制约技术攻关,推进专利技术转化。

  此外,着眼于未来五到十年长期规划,成立创新育种研究院,开展分子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筛选有益突变体,为优良新品种培育提供创新种质,逐步打造“品种梯队”,可持续满足日渐增长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搭建“数字种业平台”,让选种、应用更智能。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研发、生产和产品应用全流程的一码追溯,实现种业体系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蒙草创新研发多品类种子生态包,将科研成果转化于应用实践,以技术应用案例带动生态修复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精准修复草原、矿山、荒漠等生态类型3000万亩。推进“全面质量管理”,2016年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020年,团队修复的敕勒川草原、乌拉盖草原、贺兰草原均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

  十年间,蒙草与世界分享内蒙古乃至中国在种业创新、草原保护、生态治理、产业融合的智慧。2019年获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 “可持续发展金奖”。2019年、2022年惊艳亮相北京、荷兰两届世园会,以草、草种创新生态产品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生命共同体的自然理念。2020年快乐小草走路草坪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发明奖”。2022年设计、实施的小草公园斩获美国缪斯设计奖银奖,并被评为内蒙古网红打卡地。

  不难看出,蒙草生态已打通科研端到应用端的种业发展路径,形成完善产业链,从追求“规模”转型为聚焦“质量”,未来可期。

  习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十年来,我国种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全国累计培育的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种均占改革开放以来一半以上。农业用种总体供应充足,以海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组成供种保障国家队,保障了70%以上的农作物用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7月以来,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目前资源普查任务进度过半,已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1万份、畜禽遗传材料6万份、水产遗传材料5万份。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审定一批绿色、专用和耐盐碱小麦品种。从近3万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玉米种子。近年来,公主岭市加强种业研发力度,选育出一系列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现已繁育410个玉米品种、155个水稻品种、48个大豆品种,自主繁育的新品种形成了“公主岭种子”品牌。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工作人员在晾晒制种玉米。甘肃张掖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王将摄(人民视觉)

  工作人员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收集的水稻种子。截至目前,累计超过60万人次的科研工作者在南繁开展育种制种。在我国已经育成的万余种农作物新品种中,有七成以上都经过南繁培育。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长期库里,工作人员将保存的水稻种子拿出来核对性状,准备更新繁殖。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综合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服务性公益平台,目前已经收集保存59个国家(地区)的种质资源3万余份。郭立亮摄(影像中国)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五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在进行小麦授粉杂交。目前,濉溪县已建成50万亩标准化小麦良种繁育带,每年向全国输出2亿多斤小麦良种。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镇的江苏欢腾农业水稻育种基地,工作人员为不同的水稻秧苗插上标签,进行“身份”识别。该基地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进行500多份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品种比较试验,拥有自主研发新品种19个。丁华明摄(影像中国)